查看原文
其他

在病毒和生存困境之间,弱者的选择永远很少

维罗阳光 2021-03-22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维舟 Author 维舟

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l 微信公众号“维舟”

ID l weizhousw

作者 l 维舟



原标题:

在病毒和生存困境之间



01




这个冬天对很多人来说,实在很难熬。原本在国内早已清零的新冠病毒,在多地又死灰复燃。对这种早已谈虎色变的病毒,大概没多少人不怕,但对普通的健康人来说,病毒是看不见的,生存困境却触手可及



老百姓当然关心如何将危险屏蔽掉,政府的硬核措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大家安全感,虽然生活上不便,但只要这种不便还没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程度,那中国人真的很能忍



但人毕竟是人,再怎么忍,都有个限度,而每家每户的条件不同、准备是否充分,也都会影响人们忍耐的底线:如果你家囤粮囤菜了,几天不让你出门,你可能觉得还行;如果你家就一包方便面,突然给你断供,还不告诉你什么时候能让你吃上饭,你能不抓狂?



病毒的确是威胁,但并不是只有病毒才致命,对原本就辛苦谋生的普通百姓来说,疫情冲击所导致的生计无着同样致命,甚至更为真切



去年在武汉,就有不少人承受不住,选择了解脱。武汉当然原先也会有人自杀,但我的武汉朋友说,在疫情之前很少听到身边人提到自杀的,但疫情之后这一年,“自杀”这个词每隔一阵就能听到。甚至在疫情基本结束后,单是汉口的一个小区,就又自杀了好几例。其中一家,夫妻俩在封城期间生意惨淡,结束后也没好转,天天吵架,终于有一天,他们的女儿默默走出去,跳楼了。



这次也看到有人在豆瓣上说到黑龙江某个小城的事:疫情严控之下,一个打工人断了生计,半夜零下30度走到室外,上吊自杀了。他在这时还能想到不影响房东和别人,活着的时候应该也是挺好的人,就这样走了。



底下有条评论说:“可能对当地官员来说,只要不是死于新冠就好。


石家庄防疫



02




这些天来,石家庄封城,所有的商业几乎全停了,常住人口500万的偌大一座省会城市,白天大街上几乎只有执法车和救护车。一些低风险区在没有新增病例的情况下,突然变成高风险区,科学依据不明,据说只是为了升级后“方便管理”;好多小区哪怕是在低风险区域,一直就没出现确诊病例,但一刀切,从1月24日起,所有人不得下楼,单元门加锁。



最让人惶惑的是,你甚至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。因为社区通告只是说:“无论是谁,什么工作,出去就别回来,回来就别出去!”社区等有关证明统统都不行了,直到“新的政策”出来之前,一概照此办理。一位朋友说:“你知道吗,我们石家庄还有一个绰号‘左家庄’。”



很多人都说,你来看看就知道情况有多严重了,这一点都不过分,“我们都希望是超级严格的管控”。这个“度”的判断,我想最好交给公共卫生专家,但我在相关的通告、新闻中没怎么看到他们的身影。



相反,我发现,这一波的疫情严控,似乎倒是变成了一些官员权力寻租的机会:在石家庄,很多官员在疫情防控的名义之下,严查仅有的几家开门做基础保障供应的药店、便利店,频繁开出罚单,诱导停业关门别惹事;在西安,很多隔离酒店禁止快递、外卖,垄断餐食,理由是疫情之下严格杜绝任何可能的传播,但在一些人看来,这“其实就是逮着机会多赚钱”。

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很多小私营业主都光着身子在严格管控下瑟瑟发抖,但如果他们撑不下去,那势必又连带波及其他人丢掉饭碗。在病毒和生存困境的夹击之间,弱者的选择永远都很少——有些人或许还想着等疫情结束了用脚投票,去别处发展;有些人想动也动不了,又或不敢动;还有一些人,甚至可能都没能熬到疫情结束那一天。





03




中国老百姓的抗风险能力其实是很弱的,因为小农经济的社会,本来家有余粮的就不多,交完皇粮之后,“荒年免于死亡”就已经算是生活理想。英国经济学家R.H. Tawney曾在1931年到访中国农村,他后来在《中国的土地与劳动力》一书中曾有一句著名的感慨:“有些农村人口的境况,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,只要涌来一阵细浪,就会陷入灭顶之灾。



虽然经历了多年的经济繁荣,但新冠这一阵细浪,却空前真实地暴露出,很多中国人其实还是“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”。对他们来说,本来生活就挺艰难的,需要努力工作才能吃饱饭,但现在疫情一起,霎时之间,自己甚至毫无准备,都不知道如何撑过这个冬天。



平心而论,恐怕也正是因为这样较低的抗风险能力,使中国人更愿意让渡自己的权利,接受严格的防疫管控措施,因为虚弱的个体没办法单靠自己生存下来,那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,寄望于一个强有力的集体能保护自己



毫无疑问,人们既想要“安全”,也想要“生活”。然而在疫情之下,“安全”和“生活”却可能构成二律背反:一刀切地完全停摆,的确可以获得绝对安全,但这却会大大影响“生活”



各地防疫模式的差异,说到底就是看如何设置权重,两者兼得:有些地方或许是五五开、七三开,另一些地方则目标单一,开足马力只管“安全”,“生活”就暂时顾不上了——更何况,“安全”没控制住是要丢乌纱帽的,但“生活”的窘迫却不需要他负直接责任,那些自杀的人说不定还被群嘲为自己不够坚强才没活下来。



可想而知,也会有一种声音辩护说,谋求绝对安全的严控才是对“人民生命”最大的负责,所谓“宁让百姓骂,不让百姓哭”——但这么说的人可能没有想到,陷入生存困境的百姓也是会哭的,有时,他们之所以看起来没哭,是因为不敢哭,或哭不出来。



更进一步说,这样的论调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家长式理念,也就是中国人所熟悉的那句“我都是为你好”。在很多告示上都会出现一句话,要求大家“理解配合”,潜台词是,这是“他们的工作”,而你们则应予以支持。但抗疫要成功,那它应该是每个人的事,也需要每个人为自己的安全与生存负责。




好文推荐👇

石家庄疫情首例确诊患者口述:那天我戴了口罩,但依旧可能被传染了...

要是连花清瘟早点发挥作用,石家庄还会爆发疫情?

吉林人的求救声|通化告急,命悬一线

无休止的核酸检测,创造了多少GDP?

“返乡核酸证明”八十一问








感谢点亮“在看”,欢迎转发分享!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